2012年夏天,张林带着三个大学室友挤在深圳城中村20平米的出租屋里,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数字跳动。谁也没想到,这个连空调都没有的简陋办公室,会成为搅动中国P2P江湖的起点。
一、草台班子的逆袭
说是创业团队,其实就是四个金融专业的穷学生。张林当时刚从某银行辞职,拿着不到十万的积蓄,在58同城上淘了二手的办公桌椅。他们最初的业务特别简单——帮隔壁电子厂的工人做小额借款中介,每单抽50块服务费。
转折出现在那年国庆节后。张林发现很多投资人都在问:"你们这个和美国的Lending Club是不是一回事?"当时国内知道P2P概念的人不超过三位数,他嗅到了机会。三个通宵后,"团贷网"测试版正式上线,主打年化12%的理财产品。
二、野蛮生长背后的算盘
2013年春节前,平台突然涌入2000万资金。四个合伙人吓得连夜改代码——系统原本设计的最高承接金额才500万。他们发现很多投资人根本不懂什么叫"分散投资",有人甚至把全部积蓄都投进去。
但机会不等人。张林带着团队开始全国"巡演",从二线城市的酒店会议室,到县城老干部活动中心,最夸张的时候一个月跑了18个城市。靠着这种"地推式营销",2015年平台交易额突破百亿,员工人数膨胀到3000人。
三、在钢丝上跳舞
高速扩张的代价很快显现。某次风控会议上,审核员发现同个WiFi地址连续申请了7笔借款。深入调查后揪出一个专业骗贷团伙,他们用假身份证批量注册,已经套现200多万。这逼得技术团队连夜开发人脸识别系统,结果上线第一天就把张林自己拦在系统外——因为他换了新发型。
更头疼的是监管政策的摇摆。记得有次参加行业闭门会,二十多家平台老板集体吐槽:"我们就像没娘的孩子,想好好走路都不知道该迈哪条腿。"即便如此,团贷网还是咬牙上线了第三方资金存管,每年多花800万成本。
四、风暴中的清醒者
2018年雷潮来临时,张林做了个冒险决定:暂停所有新增业务。这个举动让公司当月亏损2000万,但保住了投资人的本金。事后他自嘲:"我们就像台风天收摊的小贩,虽然少赚点,总比货架被掀翻强。"
回头看这段历程,最值得玩味的是某个细节:直到公司搬进CBD写字楼,创始团队还保留着城中村时期的老习惯——每周四中午集体吃沙县小吃。也许正是这种草根基因,让他们在互金狂潮中保持了难得的清醒。
团贷网的故事没有童话结局,却给行业留下活教材:金融创新不能靠蒙眼狂奔,真正的破局者既要敢踩油门,更要会踩刹车。就像张林办公室挂着的那幅字——"快就是慢,慢就是快",这或许是对互金十年最精辟的注脚。
猜你喜欢
- 2025-10-06 17:38:47帮客户在平台贷款是否合法?5个关键点教你安全操作
- 2025-10-06 17:35:06贷款平台代偿操作全流程解析:从逾期到还款的完整指南
- 2025-10-06 17:31:32个人网贷无力偿还怎么办?5个有效解决策略助你脱困
- 2025-10-06 17:25:48急用钱必看!这5个借钱平台审批快门槛低
- 2025-10-06 17:19:44综合评分不足也能借钱?过来人教你靠谱方法
- 2025-10-06 17:16:16网贷新手必看!手把手教你贷款办理全流程
- 2025-10-06 17:12:46征信有贷款记录但无逾期,买房贷款能通过吗?
- 2025-10-06 17:07:59急用钱?平台借钱借几百利息多少?算完这笔账再决定!
- 2025-10-06 17:01:38贷款逾期后哪些情况会被上门催收?必看避坑指南
- 2025-10-06 16:57:05这几款网贷下款快、门槛低,靠谱推荐